Firefox Setup

今天做了今年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从用了将近 10 年的 Chrome 换到 Firefox 了。主要是因为1)Chrome 太慢了,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喜欢打开 N 多个 tab 的人 2)Firefox 注重隐私。

这篇文章记录一些配置项目。

设置

Firefox 自带的网络功能非常强大, 在 Chrome 需要第三方进程和插件才能实现的功能,用 Firefox 内置的配置就可以实现。

比如说可以不借助任何插件,直接将代理设置为 clash 的端口,将 DNS 设置为使用 CloudFlare 提供的 DNS over HTTPS。

换到 Firefox 之后感觉网速变慢了,刚开始以为是我 DoH 的问题,打开控制台看了了一下并不是。大部分的请求前面都有一段 block 的时间。这里另外需要改一个参数。

Firefox 默认每个 domain 使用的连接数是 6,如果请求数超过了可用连接数,那么这些请求就会被 block 住。

图中深红色的时间就是客户端在等到其他请求释放连接的时间。

修改的方式是在地址栏输入 about:config 打开高级模式。搜索 Network.http.max-persistent-connections-per-server ,将其改成 1024 。需要重启 Firefox 生效。

可以看到重启之后已经没有等待连接的时间了。

我使用的插件

之前的 Firefox 如果安装很多插件,会影响启动速度。可能是因为每个插件都要占用一个 Container 进程吧。所以除非必须,我不安装一些胡里花哨的东西。

  1. 1Password X:  使用体验竟然比 Chrome 好很多;
  2. Default Bookmark Folder: 用它来添加书签的时候可以搜索位置,适合我这种收藏狂魔 + 整理癖;
  3. Ghostery – Privacy Ad Blocker:不光能屏蔽广告,还能屏蔽 tracker;
  4. Tampermonkey: 这个同 Chrome 一样;

版本

目前有以下版本:

我常用的是 firefox-developer-edition,也装了 nightly 和稳定版。

使用体验

其他优点:

  • Firefox 在打开很多 tab 的情况下,如果放不开了,tab 就会变成可以滑动的;而 Chrome 直接不显示最新的 tab 了;
  • Firefox 的页面滚动比较平滑;UI也比较好,添加书签,刷新,后退等都有动画;
  • 开发者工具友好,信息比较直观,格式化的很漂亮。比如开发者工具的 network 栏,Chrome 跟其相比就相当于一个古老的 jQuery 实现的 table,Firefox 就像一个响应式的 UI 一样。如果直接输入一个返回 Json 的 URL,Firefox 默认会启用一个 Json 格式化的工具,比大部分的 Chrome json 插件和 Json 格式化网站都要强;
  • 内置的跟网络相关的工具很全。比如内置的代理,内置的 DNS over HTTPS;
  • 竟然内置了 Pocket,更方便了;
  • 开发者工具很多地方都带一个问号标志,点击一下可以直接跳到 MDN 的文档;
  • 进程树洁净。只有主进程和一些插件生存的 Container 进程。不像 Chrome 要那么多 Render 进程要占一屏的 htop;

缺点:

  • 中文字体的渲染在 OS X 下,相比于 Chrome 有些模糊(也有可能是我的错觉),2K 显示器下有点模糊,但是 Mac 的显示器还是非常清楚的;
  • 我最喜欢的 WordPress 编辑器很多快捷工作都不工作了,比如用 - 自动切换到列表模式, 改成代码样式等;
  • 一些网站的开发者用 Chrome,导致这些网站只在 Chrome 下工作,比如微信,在 Firefox 下聊天会遇到无法看到消息的 BUG;

 

就想到这些,以后朋友有用的 trick 再分享。

再见了,Chrome。


2019年12月08日更新:

网页版微信有巨大 BUG:聊天框会挂;网页版 微博在 firefox 登陆不上,微博也太烂了。

发现 Firefox 有 Container 功能,太实用了。测试自己网站的另外一个账号再也不用开隐身模式了,直接开 Container 就好了,相当于是 Cookie 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浏览器,网站多账号轻松实现。



Firefox Setup”已经有13条评论

  1. 代理和DoH应该不能同时生效,你抓过dns包吗?全是裸的。
    另外max-persistent-connections-per-server也不是越大越好吧,1024个不会被ban吗?

    • DoH 是裸的啊!多谢提醒。max-persistent-connections-per-server 被ban的情况还没遇到过,再多也就十几个请求吧……不至于被ban吧

  2. 研究发现 Brave 收集的数据最少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教授 Douglas J. Leith 发表研究报告《Web Browser Privacy: What Do Browsers Say When They Phone Home》(PDF),分析了 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Apple Safari、Brave、Microsoft Edge 和 Yandex Browser 收集用户数据的情况。作者收集了浏览器在首次安装、关闭重启、粘贴和输入网址以及闲置情况下的网络流量,显示 Brave 发送的数据最少,其次是 Chrome、Firefox 和 Safari,收集数据最多的是 Edge 和 Yandex Browser。Brave 发送到其服务器的数据没有发现用户识别信息;Chrome、Firefox 和 Safari 发送的遥测数据包括了浏览器的标识符和用户输入的网址信息,Firefox 可以设置关闭遥测但默认情况下启用了;Microsoft Edge 和 Yandex Browser 发送的数据包括了与设备硬件关联的唯一标识符,Edge 发送了硬件 UUID,Yandex 发送了硬件序列号和 MAC 地址。Media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63688

    • Cool,Good to know!

      不过我用 Firefox 的首要原因还是体验,其次是隐私,目前还是不会*完全*因为“隐私”去选择一款产品的。比如我现在还是无法适应 DuckDuckGo 的搜索结果……

Leave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