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Ubuntu每次启动都会显示的错误弹窗

每次装好Ubuntu之后,前几次登录都会出现一个让你报告错误的弹窗:

“System program problem detected”

Do you want to repport the problem now?

无论点“Report problem”还是“Cancel”,下次启动的时候还是会出现。

Ask Ubuntu有人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删掉错误记录。

重启之后,就不会再有这个提示了。

如果不想重启,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关闭通知:

 

分享Elasticsearch的故事

在Elasticsearch的官方文档里,有这样一段非常“程序员”的话,很有意思。

许多年前,一个刚结婚的名叫 Shay Banon 的失业开发者,跟着他的妻子去了伦敦,他的妻子在那里学习厨师。 在寻找一个赚钱的工作的时候,为了给他的妻子做一个食谱搜索引擎,他开始使用 Lucene 的一个早期版本。

直接使用 Lucene 是很难的,因此 Shay 开始做一个抽象层,Java 开发者使用它可以很简单的给他们的程序添加搜索功能。 他发布了他的第一个开源项目 Compass。

后来 Shay 获得了一份工作,主要是高性能,分布式环境下的内存数据网格。这个对于高性能,实时,分布式搜索引擎的需求尤为突出, 他决定重写 Compass,把它变为一个独立的服务并取名 Elasticsearch。

第一个公开版本在2010年2月发布,从此以后,Elasticsearch 已经成为了 Github 上最活跃的项目之一,他拥有超过300名 contributors(目前736名 contributors )。 一家公司已经开始围绕 Elasticsearch 提供商业服务,并开发新的特性,但是,Elasticsearch 将永远开源并对所有人可用。

据说,Shay 的妻子还在等着她的食谱搜索引擎…

原文:https://www.elastic.co/guide/cn/elasticsearch/guide/current/intro.html

 

Django的信号机制

Django提供一种信号机制。其实就是观察者模式,又叫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 。当发生一些动作的时候,发出信号,然后监听了这个信号的函数就会执行。

Django内置了一些信号,比如:

  1. django.db.models.signals.pre_save 在某个Model保存之前调用
  2. django.db.models.signals.post_save 在某个Model保存之后调用
  3. django.db.models.signals.pre_delete 在某个Model删除之前调用
  4. django.db.models.signals.post_delete 在某个Model删除之后调用
  5. django.core.signals.request_started 在建立Http请求时发送
  6. django.core.signals.request_finished 在关闭Http请求时发送

我们要做的,就是注册一个receiver函数。例如,如果要在每次请求完成之后,打印一行字。

可以使用回调的方式注册:

也可以使用装饰器的方式注册,下面这段代码和上面完全是等价的。

receiver回调函数除了可以使用sender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参数,比如针对pre_save函数:

  • sender:发送者(如果是pre_save的话,就是model class)
  • instance:实例
  • raw
  • using
  • update_fields

post_save()是一个比较实用函数,可以支持一些联动的更新。而不必让我们每次都写在view里面。比如:有用户提交了退款申请,我们需要把订单的状态修改成“已退款”的状态。就可以使用信号机制,而不必在每处都修改。

当然,这里可以写的更多更周全,例如退款单取消改回状态等。

观察者是非常实用的一个设计模式,Django也支持用户自定义一些信号。

 

Python装饰器兼容加括号与不加括号的写法

使用Django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神奇的装饰器:@login_required, 这是控制一个view的权限的,比如一个视图必须登录才可以访问,可以这样用:

同时,如果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如果用户没有登录,那么就把用户重定向到登录界面,可以这样用:

所以这个装饰器可以带括号写,又可以不带括号写。很神奇有没有。正常的接收参数的装饰器,就算没参数也应该写成@login_required()

好奇去查了一下,在stackoverflow找到一种实现,挺有意思的。先晒出答案:

使用起来很简单,只要给装饰器用@doublewrap装饰一下,这个装饰器就支持写括号和不写括号两种写法了。

原理也不难,只有短短不到10行代码。

装饰器我们都知道,是用来处理一个函数,返回一个新的函数的(如果你不理解装饰器,可以看一下这个经典的解释)。

我们使用的,就是被装饰器装饰的新函数了。装饰器只是一个语法糖,其实它也是一个函数,给它传入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就返回一个新的函数。那么既然装饰器也是一个函数,我们就可以用装饰器装饰这个函数。也就是,“装饰器的装饰器”。

装饰器第一个参数肯定是原函数,如果装饰器可以接收参数的话,要么第一个参数是原函数,后面跟别的参数;要么就只有原函数一个参数。所以,我们这个“装饰器的装饰器”做的事情就是,判断装饰器接收的参数,如果只有一个并且第一个参数是可调用的(callable),那么这就是一个无参数的装饰器(不需要加括号)。如果还有别的参数,就返回一个生成装饰器的函数(decorator_maker)。

装饰器是一个函数。装饰器被装饰过之后,这个装饰器运行之前就会先运行装饰器的装饰器的代码,也就是我们的doublewrapp。然后返回值可能是一个装饰器,也可能是一个装饰器的maker(有参数的装饰器),然后装饰器再执行,装饰原函数。

这里有点绕,因为本来装饰器里面一般就会有三四层函数了,(maker, decorator, wrapper, realfunc),再加上一个装饰器的装饰器,会有点理解困难。如果理解不了,最好不要对着网上的博文(包括本文)企图格物致知了,多去看看代码,多写一写。


2017年12月31日更新:《Python3 Cookbook》中提供了另一种实现方法,代码如下:

这种原理也比较好理解,看例子1,我们知道这等价于logged(add),第一个参数是函数,所以直接返回。看例子2,等价于logged(level=logging.CRITICAL, name='example')(spam)logged的第一个参数func是None(如果是装饰器语法,第一个参数会默认传入函数,而这里直接是函数调用,并非装饰器。所以会返回一个partial函数,这个partial函数是真正的装饰器,然后再走后面装饰器的路子。其实,这种方法也是利用了“判断传入装饰器的参数”。

参考资料

  1. How to create a Python decorator that can be used either with or without parameters?
 

推荐一个Mac上管理Service的工具:LanuchRocket

开发中,经常需要开很多服务,比如mysql,redis,任务队列等等。每种任务的启动方式又不一样,查看运行状态又需要记住很多不同的命令,就很烦。

最近从同事那里发现一个很棒的工具:LanuchRocket。这个工具可以扫描通过brew安装的service,可以方便、直观地看它们的运行状况,以及管理服务。

安装方法很简单。

安装完之后,打开设置,在最后一行就能找到LanuchRocket了。(找了好长时间都不知道从哪里启动,还以为是lanuchpad或者命令行启动,囧。)
然后可以scan brew安装的服务程序,就可以一键开关服务了。